夜愈黑,星愈亮。即使短期不會再見波瀾壯闊的場面,但要深信反抗運動就像伏流埋藏在烽火大地之下,正在努力匯聚成江河。
民族是基於自由意志而結合,為共同的歷史記憶所凝固。記憶的內涵是,民族成員如何為社群的共同利益而犧牲和付出。⋯⋯對過去奉獻的記憶,和面對未來挑戰的意志,「是成為民族的必要條件」。
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如何和美國甚至跨國友儕打交道,理解各國內政和外交經貿的拉扯角力,何以牽動全球,尤其是香港和中國社會,相信都是關心香港前路自由、人權興衰、平等經貿、環境治理者,不能擦身而過的逼切議程。香港人,是新時代的見證者。
香港人在未來有沒有辦法書寫自己的思想史和文化史,論證出一套獨立的體系有別於中國的大陸文化,將會是香港人必須回應的挑戰。
或許每人都應該自問:我與香港的什麼有著正面的情感連結?過去的香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理想的香港之於我是怎樣?我們真正的理想是一國兩制,還是一個獨立自主的香港?我相信只有把目標弄清楚,運動才有清晰的方向及出路。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嘗試」,嘗試去影響這些權力的運作,嘗試去改變我們與政府、與其他人的關係。 即使未必可以成功掙脫數據權力的運作,但仍然努力不懈嘗試找方法應對。
我們活在最好亦是最壞的年代。過去的抗爭讓我們看見香港人無限的可能性,亦讓我們對香港共同體生出了美好的想像。
若要光復我城,無可避免要從解放自己的思想開始。只有拋開正統和專制所造成的束縛,我們才能夠達到個人和集體的自我實現。
也許誠如康德所言,我們尚未走進「已啟蒙的時代」,但這正正是一個「啟蒙的時代」,而到底我們能否掌握這時代的應許,就在於我們面對歷史、面對自己、以及面對彼此的態度。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