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由屋村仔到英軍樂手

筆者出身普通草根家庭,家裡也沒有什麼閒錢給我學琴。首次接觸樂器,還是在剛升上中一時報學校樂器班,學費還要靠音樂老師幫忙向保良局申請獎學金解決。也許是得來不易,我格外珍惜這個機會⋯⋯

由香港到倫敦的巴士迷之旅

如果追星是流行文化一環,那麼巴士迷追巴士,也絕對是香港流行文化之一。而且像在二零二零年代追星熱潮一樣,巴士文化的興起,與香港、香港人,其實亦有不少連繫。

囚籠裡的娛樂

有你,我才會存在,在世上無數個無止境地艱難的地方生存,看見他者的臉孔,才可理解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不僅僅是娛樂,所有發生在香港的流行文化現象,讓你看得到他人之顏,更重要的是讓你知道還有人存在於此地。

在牆外留下來的我們

自我正是以突破壓迫的姿態去定義,而「 香港」的存在——如果她仍然存在——就是由一個個仍未受威權同化的自我所組成。那個你想見到的香港,並不存在於任何政治人物、抗爭領袖、任何投射對象身上,而是活在每一個認同這個共同體的人的生命當中,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份。即使因隔阻而無法感應到共同體是否仍然存在,即使眼見她已破碎成無數相互拉扯的平行現實,要重新找到她,其實,只需反照自身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