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港中經濟成為命運共同體

香港經濟專家重探「支爆」的可能與危險

中美貿易戰、佩洛西訪臺、臺灣捷克領導人通話。近期國際大事無不與臺海局勢有關。一切跡象,似乎都在佐證中國攻打臺灣這個未來,即將成真。而為這個未來加添一層理論基礎的,是去年八月 Hal Brands 與 Michael Beckley 出版的著作 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有別於流行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即新興強國威脅到現有強國可能觸發戰爭,Danger Zone 回溯歷史,上至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提出另一種觀點:當正在崛起、欲挑戰世界霸權之國,因種種原因驚覺和平挑戰的機會已然錯失,更魯莽和激進的行動愈發成為可能,其中包括孤注一擲的戰爭。

Danger Zone 認為,中國現況與一戰的德意志、二戰的日本相類。由於嚴峻的外交關係、疫情和國情造成的人口下降與資源萎縮等,中國的經濟已達頂峰,失去了和平統一臺灣與超越美國的機會。中國為了國家利益、安全與野心,將需要採取更激進的行動。

“So let’s roll the dice, try to grab what we can get, while we still can.” Hal Brands 在一次研討會中這樣說。

著作在美國引起不少討論,但香港人又怎樣看?《如水》就訪問了一位就職於外國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黃邵(化名),以及投資公司 Free World Investment 共同創辦人 Daniel Wong,分析中國經濟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採取激烈行動的可能性,以及於我們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香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命運若何。

……

全文詳看《如水》第九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