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第十期編委答(二)
.jpg)
.jpg)
(編按﹕《如水》每期均會邀請讀者向編委直接發問各種問題。收集問題後,編輯部將加以整理,並轉交編委回應。任何人士均可發問,有意者可按此。)
讀者:我係一個喺香港讀緊書嘅大學生,但完全睇唔到香港發展事業嘅將來,例如我有專業技能,或者躺平做基層職位,兩樣都睇唔到將來咁。
發展專業服務或高科技嘢零空間配套支援。做基層行業隨時係窮忙族/月光族。
想問香港未來仲會唔會有可能繼續任何發展?
(e.g.:發展事業/組織家庭等等)
式:各行各業情況有所不同,而每個人嘅需求同理想亦不一樣,所以老實講,真係好難一概而論。亦因為咁,我認為不論係一味勸留定係一味勸走,都係不負責任的。
單從教育來講,作為一個喺香港讀 bachelor 但之後亦有分別喺英美留過學嘅人,我的確係認為國外某啲機構能畀到比香港嚴謹得多嘅訓練。但掉返轉來講,亦有不少去咗英國嘅朋友,發現當地人工遠比香港低,只係能勉強應對租金同生活費,真係 paycheck to paycheck。所以真係好睇你係攞香港同邊喥比,同埋你想做乜。
不過,對非流亡嘅香港人來講,其實留或者走並唔係一個咁斬釘截鐵嘅決定:有唔少朋友來咗英美好幾年,最後都係決定返去香港發展,更有唔少朋友周不時兩邊走。如果資源同能力許可,我會建議出來試一兩年,master 又好,打份工又好,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唔同地方嘅工作情況,同認識吓當地嘅政經體制,再決定喺邊喥發展,都不失為一個做法。
你提到嘅問題係香港喺 2019 年之前,過去二三十年一直面對緊嘅問題:對新興行業支援唔夠,對基層市民亦保障唔足。呢啲亦唔係香港獨有嘅問題,雖然美國喺工作上嘅支援同配套大體來講係比較好,但係唔少城市嘅基建都千瘡百孔,而佢嘅醫療同教育制度亦對基層同中產唔友善。你如果問我,美國係咪一個組織家庭嘅好地方,老實講我都會有保留。當然,呢啲條件唔係一成不變,但亦不易改變:喺美國有身分嘅人可以用選票甚或抗爭嘗試改變社會,但其兩極化嘅政治亦令好多根本嘅問題無從解決。國安法下嘅香港,固然制肘處處,但 2021 年 deliveroo 外送員依然成功組織罷工,證明並非毫無抗爭空間可言。我哋固然可以揀喺邊喥發展,但最後嗰個地方變成點,it is still up to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