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蘋果》被查封當日,筆者與眾多港人在深宵一同排隊買最後一期報紙,搭車回家途中寫了兩篇短文,一篇是期望《蘋果》能夠如同《聖經》中的比喻:「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去,它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
香港面對一系列的憂患,海外港人尚未建立一個健全的經濟圈,莫論將海外資源導回故土長遠支持民族自主運動,即便是有一天中共倒台,所謂「支爆」實現,香港與香港人也必須面對最現實的問題——經濟不景與資源匱乏。若香港人彼時整體經濟負擔重、政府庫房空虛,同時經濟、社會、市民重度依賴政府資源/福利運作的話就糟糕了,財不能自主便是政不能自主,家與國也休想迎來自主的一日,最壞情況分分鐘是個無政府亂局,當不少人還是靠政府救濟金過活,社會何來保持基本經濟運作,民族何來自救自保?
談到「香港文化」,我們好像可以列舉無數概念:燒賣、粗口、效率、法治、獅子山、MIRROR、廣東話、資本主義、中西合璧、絲襪奶茶、古惑仔電影、國際大都會……
近年香港文化回潮,無論樂壇、電影、抑或「文青」崛起都使得香港人以不同形式投入當中、思考文化與共同體的意義,筆者不懂什麼艱深的文化理論,只明白香港文化不能沒有香港人,這幾年來文化所賦予香港人的特殊空間、所營塑的一種社群模式、所帶給香港人的成長很值得我們留意。
願香港民族能夠到達應許之地,見證民主嘅花瓣散飛,抹去過去苦難嘅傷痕,喺維港無盡嘅天空下,建立美麗嘅新香港。
去年流星雨灑夙願,十九世紀維新派以至革命黨人共同理想,明日香港實現得到嗎?先烈結成星空看顧在上、吾愛展轉在側,我只可以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