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第七期編委答(二)


(編按﹕《如水》每期均會邀請讀者向編委直接發問各種問題。收集問題後,編輯部將加以整理,並轉交編委回應。任何人士均可發問,有意者可按此。)
讀者:
想問點先可以適應到流亡後的生活,每一天營營役役,我唔再喺前線,返到一個較為平靜嘅生活,點先可以好好生活,因為我唔似其他人成日參加集會,或者其他活動,甚至乎有啲抗拒。好似有啲刻意斷開?我都唔知道。
如水編委 — 鄺頌晴:
坦白講,我自己去到呢一刻都係未「適應」到流亡嘅生活。
當你响一個地方生活咗二十幾年,對佢有好深嘅情感嘅話,其實唔會用幾年時間就可以改變到自己嘅習慣、胃口同埋心態。我到今日仍然會因為好想食米線、好想食砵仔糕但食唔到所以好唔開心,會偷偷地喊。掛住習慣同響香港嘅嗰種生活簡直就係更加難受。
當日經歷過咁震撼同創傷嘅社會運動,要進入日常返工返學,甚至喺無嘢做嘅日子其實好困難。人響外國,有時感覺係平行時空,你屋企著咗火年輕人要考慮嘅係流亡,但呢個地方嘅人要思考嘅係聽日買咩衫、同朋友去邊度玩。我自己同外國朋友有時都會有話不投機嘅感覺,覺得無人明白。
同一時間,唔想參與集會或者其他活動其實都係好正常。不停去重新諗起當時發生過咩事,可以係非常痛苦。我自己係連關於 2019 年嘅電影都唔敢睇,只係因為工作關係先睇過兩套,之後成個星期都好唔開心係咁喊。所以如果你唔舒服或者抗拒,其實都好正常。「人冇事先可以做世界冠軍」,希望你會先照顧自己嘅情緒。
我自己係每個星期都有睇 Therapy 處理情緒,真係幫到我好多,可能你係要先休息下避開下,可能係行下公園去下大自然。同埋「適應」唔係一件可以「趕進度」嘅事,係需要好多好多時間,知道自己仲係不適,畀啲時間自己去習慣。我哋失去咗嘅嘢係好大好大的,可能要好多時間先會慢慢好受啲。


讀者:
謝回答,祝各位生活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