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建立韌性與自主
自救與自保


若要選當今香港最搬得上檯面的自由,那必須是長年高居國際最前列的經濟自由;若要為香港民族的自由中,選一項最不能欠缺的自由,那則必須是香港人飯碗的自由。就算批評我短視功利也要這樣說,起碼它最低限度保障了選擇與不選擇的自由,也為知識的累積與價值的實踐提供基礎。如果民族不能有經濟的自主、取得民族的「財富自由」,那麼做甚麼也會是似被刀架著頸項,理想也會變成空想。
當年香港可是單憑一己之力擊退索羅斯的頂級財政體系,可是,此刻的現實就是經濟下行、物價上漲、福利無能,港共當政與民為敵,從上而下以一個又接一個的大白象工程,蛆蟲般揮霍香港庫房,令香港失去財政自主,人口被全方位、全階層清洗與入侵,「聽話」又低廉的「人才」搶去許多原本屬於香港人的工作崗位,無論是中環金融姐姐還是東涌倉務哥哥也人心惶惶,生怕明天一睜眼便失去工作。
香港面對一系列的憂患,海外港人尚未建立一個健全的經濟圈,莫論將海外資源導回故土長遠支持民族自主運動,即便是有一天中共倒台,所謂「支爆」實現,香港與香港人也必須面對最現實的問題——經濟不景與資源匱乏。若香港人彼時整體經濟負擔重、政府庫房空虛,同時經濟、社會、市民重度依賴政府資源/福利運作的話就糟糕了,財不能自主便是政不能自主,家與國也休想迎來自主的一日,最壞情況分分鐘是個無政府亂局,當不少人還是靠政府救濟金過活,社會何來保持基本經濟運作,民族何來自救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