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風暴中的獨立之聲:流亡中的俄羅斯地區獨立學生媒體

編按: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加強國內輿論管控,進一步打壓新聞業,包括要求當地媒體在報道戰爭時,只能參考官方的消息來源,又頒布新法禁止作出「虛假戰爭報道」,違者最高可被監禁 15 年;此外,俄國媒體監管機關還以「散布不實資訊」罪,起訴至少 10 家媒體,當中包括莫斯科回聲廣播電台(Echo of Moscow)、反政權的獨立新聞網站 Mediazona、今年把總部遷往荷蘭的獨立媒體 Dozhd TV(又稱 TV Rain) 和《新報(Novaja Gaseta)》。

其後,莫斯科法庭判決著名記者、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前顧問薩弗羅諾夫(Ivan Safronov)叛國罪罪成,判監 22 年。另外,當局亦吊銷諾貝爾和平獎得獎總編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的反對派媒體《新報》的發行許可。網絡媒體 Prospekt Mira 因害怕網站遭封鎖或遭罰款 500 萬元盧布(約 47 萬港元),撤下有關烏克蘭城市遭轟炸的新聞。

據俄羅斯獨立媒體 Proekt 報道,自戰事爆發以來,最少 500 名記者及編輯在開戰後逃亡,部分媒體正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格魯吉亞等前蘇聯國家重整旗鼓,繼續報道戰況,將戰爭真實一面傳遞給在俄羅斯的人。流亡海外的全國性新聞媒體外,流亡的地區新聞機構又該如何自處,而身處海外如何與在地民眾繼續同行?作者特意訪問已流亡海外、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1喀山網上學生媒體《風暴(Groza)》創辦人 Marina Bezmaternykh,記錄她在「例外狀態(The State of Exception)」下的媒體之路,從新一代記者的角度探問新聞初心。


意料之外的流亡之旅

「我的流亡經歷並不驚險,我只是買了機票然後離開,只不過機票價格略高。(2022 年)2 月 24 日戰爭爆發,三月初局勢極為不明朗,我還以為一周內就會結束,我完全沒有預料自己會離開俄羅斯,現在看來戰爭結束機會為零。」

⋯⋯(全文詳看《如水》第十期

註腳

1 韃靼斯坦共和國為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