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審訊獲台灣人關注
羅子維、江旻諺發聯署聲援「47 人案」 籲台灣支持抗爭者


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香港民主派初選「47 人案」,在眾多被告不獲保釋、「未審未判」被關押近兩年後,案件終於在周一(二月六日)正式開審,預計審期九十日。由於此案是香港「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檢控,加上案件不設陪審團,並且由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全球媒體十分關注審訊的公平性。現居台灣的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朔夜」副會長羅子維,就在開審首天,與《如水》編委江旻諺共同發起聯署聲明,反對香港政府迫害民主運動人士。羅子維接受《如水》訪問時解釋,希望透過聯署讓更多台灣人知道香港的情況,也藉香港的事例,警醒台灣。
羅子維以前中大學生會副會長的身分為人熟知,其內閣「朔夜」在二零二一年二月高票當選後,校方隨即指他們的政綱內容不代表大學立場,並以行政手段打壓學生會運作,最終他們決定內閣總辭。在一年多後,羅子維以專案形式(全名: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來到台灣,並獲台大錄取。當被問及離港的原因,他告訴《如水》:「其實理由很簡單 . . . 在二零二二年六月初的某一天,有警察早上六點突然上門找人,要求(他)協助調查」。
羅子維談到,雖然他沒有被即時拘捕,相當幸運,「警方要求我盡快回覆信件,並希望我提供更多以前所參與過組織的資料,例如組織人員名單、資金來源及開支等」,但他發現,有些經歷跟他差不多的朋友,數月後被警方拘捕,「所以看到一個好大的訊號,於是決定盡快離開香港,六月底就來到台灣」。
他目前在台灣,仍繼續進行與香港民主抗爭相關的宣傳及倡議工作,例如接受不同傳媒訪問,又會跟一些公民團體保持聯絡,還會舉辦講座,甚至走入中學校園,對外講解香港形勢,希望他們繼續支持香港,並會宣傳一些他們對台灣政府的政策倡議等。羅子維說:「我希望用自己的聲音繼續講香港現在的情況,以及其他國家、其他地方的人,能夠怎樣幫助香港」。
好嬲之外 對社會熱切關注「47 人案」感欣慰
對於「47 人案」,身為海外港人的羅子維從兩個身分看待這件事。首先以普通香港人角度,他指「好 personal . . . 但當然係嬲啦(很憤怒)!你明知道這場審訊極不公平,是被安排好的,在他們身上生安白造一條條莫須有的罪名,而他們是面臨十年或以上的刑期,所以覺得更加憤怒,也對此感到很無力與無奈」。
但他指,除了「嬲」之餘,以「所謂的政治人物」(他自述雖然他不太認同)身分來看,他認為香港社會包括傳媒界,都仍然非常關注這宗案件,因此他沒那麼悲觀絕望。他還提到,由此某程度也證明了,「即使我哋會話,二零一九年嘅社會運動,所謂的『時代革命』已經消失咗、已經死咗,但其實我覺得唔係,整個香港社會仍然有好多嘅迴響,仍然好多人關心『47 人案』的一舉一動,好關心案情發展,例如究竟誰會做控方證人呢?誰依然勇敢堅持?又是誰篤(告發)戴耀廷教授出來?所以其實大家嘅心都喺香港」。
羅子維認為,從市民關注「47 人案」走向,側面反映到香港社會現狀,使他感到欣慰,並且有熱誠及動力堅持下去。他補充,這也對於仍在做政治工作的人來說是有啟示的,「不要那麼快放棄」。
綜合香港傳媒報道,47 人中,有 16 人不認罪,有 4 人將任控方證人;至於被爆出在新界西地方選區協調會議偷拍片的「內鬼」,據指疑是前民建聯議員助理陳鑫。
聯署喚台灣關注 警惕中共「和平協議」糖衣毒藥
羅子維指,在台灣發起聯署聲明,想達到的效果有三個層面。第一,他覺得在台灣沒甚麼人關心香港這宗「世紀審訊」,討論熱潮也正在倒退,「作為香港人,我有義務把這則新聞擴散出去,令台灣社會有更多人,例如民眾、團體及政治人物等知道這件事」。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聲明一出旋即「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團體、學者、知名政治人物都願意幫忙、聯署及分享等。「所以我覺得已達成效果」。
截至周三(二月八日)晚上七時(台北時間),已經有近二百人及團體參與聯署,當中包括「佔中三子」之一、赴台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客座教授的陳健民,以及十多名台灣學者。
此外,羅子維發現,在台灣去年十一月舉行「九合一選舉」,執政民進黨大敗之後,中國的「和平協議、一國兩制」論調,近來竟準備重返公共討論,例如在受訪當天(二月八日),就有新聞提到,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前往中國,此行更獲安排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見面。「其實這則新聞很有象徵意義,這代表『和平協議、一國兩制』這些東西,準備再被拋出來了」;而他在聯署聲明中也警醒台灣,一旦盲目相信中國承諾的「和平」或「繁榮」,這「最終將會導致整個國家主權的滅亡,無數平民百姓動輒被捕,以往穩定的生活反而消失 . . . 希望台灣社會毋忘香港前車之鑑,審慎應對中國共產黨拋來的糖衣毒藥」。他期望,藉事件聯合更多民間及政治團體,「(一起)去對抗而家台灣最新、尤其是一些親中陣營的論述 . . . (從而)令大家更加警覺」。
藉聯署倡議行政院 延續專案機制助港人逃亡
第三,羅子維還希望藉「47 人案」,繼續向台灣政府倡議、深化為港人提供的專案庇護機制,「因為一直以來專案機制算是頗有成效」,所以希望上月底剛接任行政院長的陳建仁,可以延續執政黨政府一直以來的援港機制與政策,甚至將其系統化、體制化,以幫助到更多香港人。翻查資料,負責辦理專案申請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最上級機關正是行政院。
至於羅子維提及的專案機制成效,由於台灣當局並無對外公布相關資料,外間一直不知道專案成效到底有多大,能幫助到多少香港人。羅子維坦言,台灣政府都有其政治考量,並需面對中國的壓力,因此很難直接公布援助數字,「但以我所認識的民間團體、個人團體資料,就真的幫到不少香港人,例如我也是受惠者之一,所以希望這個機制可以延續下去」。
海外港人能為此做些甚麼?
羅子維認為,雖然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例如英國、美國及台灣的情況完全不同,但廣泛而言,海外港人有幾個方向是可以做,譬如遊說各國政府推出或延續援港方案,以及制裁港府官員,尤其那些有份參與政治壓迫的罪犯,像是國安法指定法官,或者高級政府官員等。「我覺得『47 人案』是很好的例子,去證明現時香港的政治壓迫有多巨大,成為有力的證據,不論是在遊說制裁方案,還是援港方案,都是一個很好的遊說基礎」。
他又指,當然,最少不了的,就是每個海外港人都可以出一分力,向各地的民眾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香港的狀況,為何大家要「走難」。
(編按﹕本文旨在報道【香港國安法大審判日—反對港府迫害民主運動人士聯署聲明】及發起人羅子維之觀點,並不反映《如水》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