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一、去或留﹕我們是否愈走愈遠?
離開或再會的理由
被詛咒的流亡港人:他們奮鬥的原因
一場關乎去留的對話
留守即真理
二、人在何方﹕去留後的定位
「海外」以上,「港人」未滿?論海外港人的定位問題
走咪走,留咪留
三、重建溝通的可能
讓我們成為一盤散沙的「香港人」
禁錮只須臾,漂流卻永恆:從香港的癲人史談起
命水唔同兩孖仔 坐監出亡你點睇
海外倡議與本地運動–割裂是否必然
四、公開招稿
去或留
半杯水—極權政府下的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
數淹留人物 何必今朝: 近代東亞三段明夷時空垂範「身土不二」港人兩點啟示
五、文化評論
姜濤不紅,天理不容?
描述
過去數月,在地或海外港人無不參與去留之爭。在時代的佈景下,個體的去留決擇演化成各個具爭議性的群體考量,繼而產生不解與牴牾。討論不絕,但共識未然--既然方向未明,我們更要發掘思考的盲點,鑽研去留之爭所彰顯的香港族群矛盾。 《如水》第三期「軌跡」希望梳理近期的去留爭議中更值得思考的細節及根本性問題:我們理應如何理解海內外民主運動?在政權刻意打壓下,海外港人是否一定和本地港人割裂起來,各自走自己的軌跡?走或留又該如何衡量各者的比重? 這遠非只是支持或反對移民的爭論,而是首先考驗大家的同理心,理解大家的掙扎,並更加寬容地看待選擇離開和留下的人;其次,關乎我們怎樣尋找下一個破局和着力點,令香港重光。這關乎到大家對於未來香港公民社會和地緣政治變動的研判;最後,就是不同香港人的專業丶技能和在運動中的定位,如何將自己功用最大化,在光復香港前,先成為更好的人。衡量這些問題後,我們才能夠更貼近事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