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第二屆香港峰會——溝通困境、身分認同、路線抉擇 經過上年 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HKDC)與 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SWHK)一同合辦首屆 Hong Kong Summit(香港峰會),HKDC 團隊今年再次在美國華府舉辦第二屆香港峰會。報道, 今期文章HKDC 香港峰會籌委會17/10/2023
【專題】萬一你是個港人 踏入九月,香港和英國兩地同時間迎接開學。在香港,一道政治低壓槽正籠罩教育界。在香港,一道政治低壓槽正籠罩教育界。水漲船高的還有移民潮。據香港教育局最新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過去一個學年,香港中小學合共流失超過 2.7 萬名學生,創近年新高⋯⋯報道, 今期文章編輯部17/10/2023
【Infographic】身分認同如何影響政治參與? 《如水》今期調查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及政治參與,到底一個人對某一身分的認同,與涉及該地區的政治活動參與程度有無關係?Infographic, 今期文章M.Y.17/10/2023
【評論】從民意調查看香港人的身分認同 自從去年年中開始,愈來愈多人開始質疑香港一些有進行問卷調查及研究工作的機構,甚至連已在香港進行逾 30 年、既嚴謹又以科學為基礎的民調「香港民意研究所(前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也受到批評⋯⋯評論, 今期文章鍾劍華17/10/2023
【讀者投稿】不信任感的危機: 不少香港人在 2019 年被臺灣撐香港的承諾吸引,趁移民潮來到臺灣,曾有不少在臺香港移民告訴我:「當年感覺臺灣政府對港人好好⋯⋯本以為生活會更安定。」讀者投稿, 今期文章羅子維17/10/2023
【讀者投稿】從維港走到泰晤士河畔 筆者聯同數個在英港人組織,發起 Vote for Hong Kong 2024(V4HK 2024),此計畫旨在動員有投票資格的在英港人,積極關心來屆大選。筆者由衷希望在英港人可以透過本次計畫,加強社群行動力,凝聚在英港人公民社會,再次將香港議題帶進西敏寺。讀者投稿, 今期文章吳凱軒17/10/2023
編者話:從講廣東話「㪐㩿」 探討流散港人身分認同 識講廣東話的讀者,當看到今期《如水》封面標題標註的粵拼,大概意會到這是俗稱「甩咳」的正字,翻譯成書面語,即是形容講話不太流暢。不過,好端端一本雜誌,為何無緣無故指責別人講廣東話「㪐㩿」?編者話, 今期文章M.Y.17/10/2023
【專題】「香港人 +」︰訪問楊錦霞、桑普、鄭文傑 今期《如水》分別訪問了楊錦霞、桑普及鄭文傑。他們三者目前的居住地、在海外居住的時間,乃至居住海外的 status 都不同,而他們一路走來的身分認同,有怎樣的轉變?報道, 今期文章阿當17/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