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封面人物
不只是殉道者——專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
背上自由之名:重逢北京奧運無感的翌日 電話接通了 NBA 敢言球星 Enes Freedom
本地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公民社會、安心出行和抗疫:從新加坡經驗看林鄭政府的防疫政策
法庭內無聲的吶喊
在牆外留下來的我們
囚籠裡的娛樂
香港人食香港蘿蔔糕
海外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5 Reflections on Hong Ko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Immunity against Authoritarian Regimes: an Estonian Case
海外創業與香港人商會
書評與小説
夾縫中覓光:讀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描述
公民社會是個人與集體間重要的連結,亦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元素。不過,在後國安法時代港共政權一步步瓦解香港的公民社會。在日趨狹小的公共空間中,《如水》雜誌Vol. 5 從公民社會的個體出發,藉與《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及NBA中最敢言球星Enes Freedom的專訪,一同了解他們堅持良善,追求公義的行動信念。 〈後國安法的公民社會〉希望與你探討在威權統治下公民連結及行動的可能。儘管國安法的閉門審訊切斷了受審及在囚者與外界的連結,但只要我們拒絕成為政權營造恐怖的一部份,牆外的人就仍有堅守價值的能量。揭開亂世,新型態的能量亦在各式各樣的娛樂載體中展現,扣連彼此的,除了對家園的愛與共同的苦難,本地文化也同在再建我們的綠洲。 國安法後的海外港人也在世界各處提供支援,本期《如水》邀請到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Luke de Pulford 撰文反思現時海外港人公民社會的發展,亦有在愛沙尼亞的香港人希望從同屬帝國邊陲的歷史中尋找反抗意志的出路,更有協助海外港人創業以發連結海外港商的網絡正從非典型的途徑壯大公民社會。
“Don’t just talk about it, be about it” ——Enes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