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對抗戰

從《中國電影中的身分認同、權力及全球化論述》一書談起

誰說的香港故事?

雖然二零二二年尾的香港政府仍然堅稱疫情仍未過去,但港府的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簡稱「經貿辦」)活動在各地已密鑼緊鼓舉行。過去數月間,除了在多倫多為建制導演高志森舉辦的「高志森光影留情作品回顧展」,十月也在加拿大為年輕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舉辦攝影展、在美國贊助「洛杉磯亞太電影節呈獻:香港電影年代」。

與此同時,多個港人組織在海外舉行反經貿辦示威,衝擊經貿辦舉行的活動。其實,在香港人的流散群體中,對經貿辦的活動有著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香港經貿辦以「香港」作為招牌推廣「香港文化」,「香港」仍然是個獨立身分標籤,流散港人不應過分反抗。因為這些活動實際上是有助港人在海外增加曝光度,讓更多人認識「香港」;反對聲音則普遍認為經貿辦作為政府喉舌,不應掌握話語權,不論他們如何說好香港故事,都應該予以反對。

當筆者收到編輯邀請,評論《中國電影中的身分認同、權力及全球化論述》(下稱《中國電影》)時,正好想起這段海外港人衝突。⋯⋯(全文詳看《如水》第八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