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共學習 製造香港、台灣軟實力

評《中國軟實力 China Soft Power》

孔子學院、親中媒體、肩負大外宣重任的小粉紅……這些名字也許對許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是中國共產黨在西方國家、香港、台灣和國內不斷培植的政治工具。從學術上來說,這些工具在西方國家成為了中國「軟實力(Soft Power)」的輸出。近年,不少專家均對於這些軟實力不以為然,認為中國的大外宣處處碰壁,招來許多西方國家政府及人民的反感。然而,政治學者瑪麗亞・雷普尼科娃(Maria Repnikova)卻認為中國對外的軟實力其實並非如預期中的軟弱。這些大外宣其實影響著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體和人民,令他們對中國產生良好印象。

喬治亞州立大學全球傳播學教授瑪麗亞・雷普尼科娃在今年 2 月出版新書《中國軟實力(China Soft Power)》。這本書收錄於劍橋大學出版社的 Elements in Global China 系列,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李靜君教授負責編輯。雷普尼科娃在書中列舉四個重要的中國軟實力輸出方式:(1)具爭議性的孔子學院、(2)中國在國際媒體的影響力、(3)中國對外的文化教育政策和(4)公共層面的外交政策。這四個範疇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就是中國的「軟實力」,到底是軟弱無力,還是強而有力?……

全文詳看《如水》第七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