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敬恩回應讀者,香港人如何進行民族建構/民族國家建構(Nation Building)。
如水編委 Kennedy Wong 回應讀者,談論香港的立國想像與公民信仰。
讀者:你會建議港人選擇移民台灣嗎?
江旻諺:若要移民台灣,須先釐清自己打算走何種申請管道。
《如水》雜誌自 2021 年 1 月創刊至今,一直期望能擔當平台角色,加強本地及全球流散港人社群的連結。
最好方法,莫過於讓讀者直接與編委交流﹗
讀者:想問下咁多位對香港歸英有咩睇法?
如水編委 — 馮敬恩:你所提出的問題不失是一個出路,我自己都是一個崇英、崇優的人,這從我在英國求學的背景以及 3 年前加入英國保守黨成為黨員等方面可以看到。基本上在疫情前,如經濟情況允許,我都會努力一年回英國一次,感受作為女皇陛下子民的榮光。然而,我希望分享我 4 年在外的一些觀察,與你共勉。
讀者:想知道編委們點睇勇武抗爭剩餘嘅路線同可能?
如水編委 — 黃台仰:在回答現時香港還有否勇武抗爭的空間前,或許首先弄清大家所理解的勇武抗爭是甚麼。
讀者:想問點先可以適應到流亡後的生活,每一天營營役役,我唔再喺前線,返到一個較為平靜嘅生活,點先可以好好生活,因為我唔似其他人成日參加集會,或者其他活動,甚至乎有啲抗拒。好似有啲刻意斷開?我都唔知道。
如水編委 — 鄺頌晴:坦白講,我自己去到呢一刻都係未「適應」到流亡嘅生活。
如水編委 — 鍾燊豪回應讀者關於身處香港的人可以如何自處、海外港人、香港獨立的問題。